中国进口铜逐年下降
今年以来中国进口了140万吨精炼铜,相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2%。不过去年进口量是有史以来最高的,而且140万吨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换句话说,中国仍对实物精炼铜流动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尽管解释铜流动绝非易事。
青岛港丑闻曝光之后,抵押铜融资显著减少,但仍是进口的一个驱动力,继续模糊着金融和制造业之间的需求。在制造业产业链上有正常的采购和去库存周期,买家在定期采购和现货采购之间转换。
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中国从全球其它地方吸收精炼铜的活动正在减弱,而进口铜原料在逐渐增加。
过去两年,中国进口铜精矿一直在不断升高。中国自己加工的原料越多,理论上需要的精炼铜就越少。基于这个原因,许多分析师猜测今年精炼铜进口下滑可能是贸易模式结构变化的开始。
那么铜废料形势如何呢?铜废料是中国进口的第三大原料,通常被市场忽视。铜精矿进口正在快速发展,但这些再生金属似乎处于长期下跌趋势之中。
2012年开始,中国铜废料进口稳定下滑。当年中国进口490万吨,2013年跌至440万吨,去年再降至390万吨。这种下降趋势还在继续。今年1-5月进口140万吨,同比降8%,创下2003年以来最低水平,那一年中国海关总署首次统计铜废料而不是废料中的铜含量。
当然,废料有一套自成体系的由供求驱动的微观世界,供应对价格和全球制造业的健康都很敏感。简单地说,全球制造业生产的越多,供应端的废料越多。例如,2009年中国铜废料进口大幅下降,因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制造业萎缩。事实上,去年全球制造业也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估计,去年全球废料下降了2.6%至830万吨。
此外,废料供应链本身也在发生变化,反映在产生的复杂的电子废料不断增加,以及随之而来的是新玩家进入电子废料业务领域。尽管如此,供应端的变化不足以解释中国进口废料不断减少,中国可是世界最大的废料采购国。
上个月在英国《金属导报》再生铜大会上,ICSG主管CarlosRisapatron在一份报告中称,中国在使用废料上正在发生变化。要准确理解这一点就要弄清楚废料如何进入中国和其它地方的铜供应链。这包括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作为原材料,通过二次加工转化为精炼铜,废料对精炼铜供应是非常重要的,去年全球大约17%的精炼铜来自铜废料。
第二种方法是废料与铜更广泛的供求动能结合,这不是非常直观。直接熔炼的废料由制造商用于相对低价的材料来与精炼金属混合制造铜产品。这不适用于高纯终端产品,但对于线材和合金是不错的选择。
据Risapatron称,正是第二种废料的用途在中国正发生根本性变化。事实上,ICSG估计去年中国直接熔炼的废料降至550,000吨,2012年高达120万吨。虽然冶炼厂仍在使用越来越多的废料,但制造商使用量减少导致中国废料使用量可能在2011年已经触顶。
这种转变部分是受技术驱动的,也就是说新一代线材厂不再把铜废料作为原料。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也就是中国进口铜精矿不断增加的部分原因。
进口更多的铜精矿,中国冶炼能力不断扩大,这意味着中国国产的精炼铜不断增加。
精炼铜价格下滑,促使制造商选择精炼铜而非废料。ICSG估计制造商行为的这种变化是全球趋势,去年直接熔炼铜废料下降至440万吨,前一年为470万吨。但中国变化尤为显著,完全是因为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相比其他地方建造了更多的冶炼和精炼能力。
中国进口废料持续下滑可能是市场的又一悲观表现,但最终结果可能幷不悲观,因为这意味着中国对精炼铜需求将增强。
在整个供应链中缺少的这一环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何尽管国内产量不断增长,进口仍强劲,实际需求不是非常旺盛的情况下,中国铜市场最初却显得紧张。
此外,只要废料进口保持下降趋势,向精炼铜的需求转移就会有力的抵消精炼产品进口任何预期的结构性下滑。
铜废料可能是中国整个铜需求市场不断减少的一块,但这幷不会降低中国在全球铜市场的地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