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企春季总体依然亏损
在国际铁矿石持续下跌的背景下,国内钢企依然艰难求生,主要原因仍是下游需求减弱、钢价走低,在日前由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举办的2015(第六届)中国钢铁规划论坛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秘书长刘振江的发言印证了这一点。
行业形势严峻
“钢铁行业一季度的形势很不乐观。虽然进口矿价降到了60美元/吨以下,但1月份大中型钢铁企业却出现总体亏损,2月份比1月份亏损额度更大,亏损面近50%,3月份仍是订单不足,库存增加。大中型钢铁企业今年一季度将总体亏损。”刘振江表示,这反映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需求减弱、钢价太低,钢企效益下滑的状况更加严峻。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3月26日,直接进口铁矿石62%品位干基粉矿到岸价格为54.47美元/吨,当月平均价格为57.85美元/吨。同时,最新的国内钢材综合指数为74.14点,较去年年底下降了8.9点,钢价继续震荡下行。
“矿价大跌后没过多久,我们反而又亏损了,主要原因是阶段性吨钢矿价下降幅度小于钢价下降幅度。今年1到2月份,吨钢矿价下降100元,而钢价下降300元以上,同时环保等硬性成本上升。这种状况说明产能过剩的病灶还在继续发作。”刘振江直言。
按照世界发达国家和产钢大国的发展规律,人均产钢600公斤便开始进入峰值平台,5年左右后,开始大幅下降至人均500公斤,进入严重过剩阶段。全国工商联中小冶金企业商会名誉会长赵喜子表示,按照这个规律,我国人均产钢在2013年便已经达到600公斤,进入峰值平台期已经两年。如果峰值平台期5年左右,那么2018年将开始大幅下降。按照人均500公斤计算,钢产量将下降到6.5亿吨到7亿吨之间,这意味着要缩减掉1亿到1.5亿吨产量。“这样计算,在2015年和‘十三五’期间,特别是2018年以后,才是中国钢铁日子最难过的时期。”
化解过剩产能
面对整体低迷的现状,钢铁行业正在积极转型以渡过难关。有关人士介绍,工信部等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钢铁“十三五”规划等相关政策,从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目前国家已出台了严格的措施,努力化解过剩产能,实现钢铁产能置换。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副司长辛仁周介绍,2010年-2014年,我国已淘汰炼铁产能1.2亿吨,炼钢9000万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产能过剩矛盾。其中,2014年全国共计拆除淘汰炼钢产能3110万吨,超额完成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标任务,还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二五”钢铁等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任务。
辛仁周表示,“十三五”淘汰落后产能要以法律法规和国家强制性的环保等标准为依据,更多利用差别水价、电价、排污费等手段,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使落后产能在竞争中加快退出。
“目前工信部正在制定三年滚动的行动计划,在今年6月份之前将出台。”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骆铁军表示,钢铁工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7年)将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计划通过3年努力,压缩产能8000万吨,建设2-3个智能示范工厂。结合“一带一路”等战略,支持优势企业走出去。
“我们要高度重视‘一带一路’引发的海洋工程的发展和用钢需求,这个市场前景广阔,相关企业应在满足“一带一路”用钢上有所规划。”刘振江表示。